文/陳詩雅 知識智囊/陳乃慈博士
強降雨是下大雨?豪雨?
強降雨是極端事件的一種,在國內外的文獻上,目前沒有為強降雨的訂定統一標準,但我們常在電視新聞上聽到大雨、豪雨特報,他的降雨量標準其實都是依據中央氣象局的雨量分級定義,例如:大雨是指24小時累積雨量達80毫米以上,或時雨量達40毫米以上的降雨現象;豪雨以上的等級是指24小時累積雨量達200毫米以上,或3小時累積雨量達100毫米以上的降雨現象。
每次只要下雨過後,常常會有拉肚子的情況發生,難道下雨跟腹瀉有關係嗎?
在世界衛生組織2008年的報告中提到每年有超過46億筆的腹瀉案例發生,而在台灣1996-2007年間腹瀉相關的疾病案例數超過120萬例,換算下來,平均每年超過10萬個病例。腹瀉中的感染性腹瀉是由各種細菌、病毒、原蟲或寄生蟲所造成,常與不安全/受污染的水和食物有關,經由食用受污染的水和食物,或用不乾淨的手去拿食物吃等管道所傳染。其實全球每年約有180萬個因腹瀉而死亡的案例是不潔水源所造成的,5歲以下的孩童更是脆弱族群;因此降雨或相關的氣候災變所造成的不安全水源被認為會影響感染性腹瀉的發生。
在美國密爾瓦基的研究指出,強降雨事件後,河口水體中的大腸桿菌濃度會明顯上升,若強降雨事件導致污水溢流,則水中大腸桿菌的濃度將是平常的10倍以上,顯示出強降雨事件確實會使水中的微生物濃度增加。
國內外有沒有實際的研究案例呢?
國際研究發現強降雨事件後,會增加腸病毒併發重症、桿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傷寒、副傷寒……等腹瀉相關傳染性疾病的發生機率,其大多會有腹瀉、噁心、嘔吐、發燒等病徵出現。在台灣,強降雨亦與腹瀉發生有關,降雨量與腹瀉發生具有正相關;此外,強降雨事件發生後7天,腸病毒重症發生風險也會增加,且降雨量越大,疾病發生風險越高。
另外菲律賓的研究發現,颱風發生後使用未經氯化或煮沸消毒的水之居民,急性腸胃炎發生的機率較高,因此也提出災後需針對受影響的地區監測水質,且避免使用未經處理之山泉水及地下水的概念。
強降雨發生時,我們可以做什麼來預防?
以「食安、環境、傳播途徑」三方面來說明
圖片設計:洪菁、陳詩雅
知識任意門
- 交通部中央氣象局-雨量分級定義
- The World Health Report 2008-primary Health Care (Now More Than Ever).WHO.2008
- Chou WC, Wu JL, Wang YC, Huang H, Sung FC, Chuang CY. Modeling the impact of climate variability on diarrhea-associated diseases in Taiwan (1996-2007). Sci Total Environ. 2010 Dec 1;409(1):43-51.
- The world health report 2004 – changing history. WHO.2004
- Patz JA, Vavrus SJ, Uejio CK, McLellan SL. Climate change and waterborne disease risk in the Great Lakes region of the U.S. Am J Prev Med. 2008 Nov;35(5):451-8.
- Chen CC, Huang JL, Chang CJ, Kong MS. Fecal calprotectin as a correlative marker in clinical severity of infectious diarrhea and usefulness in evaluating bacterial or viral pathogens in children. J Pediatr Gastroenterol Nutr. 2012 Nov;55(5):541-7.
- Ventura RJ, Muhi E, de los Reyes VC, Sucaldito MN, Tayag E.A community-based gastroenteritis outbreak after Typhoon Haiyan, Leyte, Philippines, 2013. Western Pac Surveill Response J. 2015 Jan 10;6(1):1-6.
-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腸保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