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sphenol A
- 雙酚 A 應用範圍相當廣泛與普遍,被用來製造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 PC)塑料、環氧樹脂(epoxy resins)與其他聚合性材料,也用於生產感熱紙。
- 一般人主要透過飲食、化妝品、感熱紙與塵埃四種途徑暴露雙酚 A。
- 工人主要經由吸入與皮膚接觸雙酚 A 製造的產品,而暴露雙酚 A。
- 高劑量的雙酚 A 對動物的生殖系統有不良影響。
- 雙酚 A 對生殖、代謝、神經行為與免疫系統的潛在健康效應仍存在著不確定性,無法排除可能影響。
- 歐洲食品安全局(European Food Safety Authority, EFSA) 於2023年對雙酚 A 致癌性之評估指出,目前的齧齒類動物試驗證據尚不足以證實雙酚 A 具有直接致癌作用。
- 嬰幼兒奶瓶不得使用含雙酚 A 之塑膠材質。
- 歐盟於2024年12月31日正式公告 (EU) 2024/3190法規,禁止與食品接觸之材料及製品使用雙酚A
本文重點
【雙酚 A (Bisphenol A), CAS # 80-05-7】,用來製造聚碳酸酯塑料、環氧樹脂與其他聚合性材料,也被用於生產某些紙製品。陽光是分解雙酚 A 最主要的途徑。
一、什麼是雙酚 A(Bisphenol A)?
雙酚 A 是一種高產量的化學物質,應用範圍相當廣泛與普遍,被用來製造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 PC)塑料、環氧樹脂(epoxy resins)與其他聚合性材料,也被用於生產某些紙製品。PC 被使用於生產食品接觸材料而存在於盛裝食品與飲料的容器中,例如:餐具(盤子與杯子)、微波器皿、廚具、飲水機,也可用來製造玩具與奶嘴。雙酚 A 製造的環氧樹脂被使用於食物罐及飲料罐的內襯保護膠條,也用在住宅飲用水儲存桶的塗層中。
雙酚 A 大量被應用於非食品相關的產品,包括:環氧樹脂塗料、醫療器械、牙科密封劑、表面塗料、印刷用油墨和阻燃劑。雙酚 A 另一項更為普遍與廣泛的應用是製造列印收銀機收據的感熱紙。作為與環氧基的地板,粘合劑,塗料,電子設備和印刷電路板的磨料接觸其結果,雙酚 A 生產的環氧樹脂塗料也被用於製造地板、油漆、電子設備與電路板。
二、雙酚 A 進入環境中如何變化?
- 雙酚 A 被用來製造和生產環氧樹脂、聚碳酸酯、其它樹脂和橡膠化學品以及阻燃劑的中間產物,可能會通過各種廢棄物釋放到環境中。
- 如果雙酚 A 釋放到空氣中,在 25℃下的蒸氣壓為 4.0×10-8 毫米汞柱,表示汽狀和顆粒狀的雙酚 A 可同時存在於大氣中。
- 汽狀的雙酚 A 經由與光化學產物氫氧自由基(hydroxyl radicals)反應而降解,釋放到大氣中,反應的半衰期為 5 小時。
- 大氣中顆粒狀的雙酚 A 可透過濕式和乾式沉降而去除。
- 如果雙酚 A 釋放到土壤中,有機碳吸附係數(Organic Carbon-water Partition Coefficient, Koc)為 115 至 3886,因此雙酚 A 在土壤中具有中等至低程度的流動性。
- 雙酚 A 的解離常數(pKa)為 9.6,為弱酸。
- 土壤的吸附可分離環境中部份的雙酚 A;雙酚 A 由於亨利常數 4.0×10-11atm-m3/mole 與蒸氣壓 4.0×10-8 毫米汞柱,因此不會從潮濕與乾燥的土壤表面揮發。
- 如果雙酚 A 釋放到水中,會吸附於水中的懸浮物與沉積物,在水中之揮發性較弱。
- 雙酚 A 的生物濃縮係數(Bioconcentration factor, BCF)為 5.1 至 73.4,因雙酚 A 缺乏在一般環境下能被水解的官能基,因此不容易被水解。
- 對光氧化反應(Photooxidation)敏感的雙酚 A,陽光是分解雙酚 A 最主要的途徑。
三、我在什麼情況下會暴露雙酚 A?
- 根據歐洲食品安全局(European Food Safety Authority, EFSA)的風險評估資料指出一般人主要透過飲食、化妝品、感熱紙與塵埃四種途徑暴露雙酚 A。
- 飲食暴露:雙酚 A 可能皆由食品包裝材料遷移至食物與飲料中,而被人類食入;手接觸到含雙酚 A 的感熱紙,再以手拿食物食用,也可能經口暴露到雙酚 A。
- 皮膚接觸:雙酚 A 存在於感熱紙與化妝品中,可能經由皮膚接觸這些產品而暴露雙酚 A;也可能接觸家中含有雙酚 A 的灰塵,經由皮膚暴露。
- 吸入暴露:空氣中的灰塵可能因摩擦環氧樹脂製造的地板、油漆、電子設備與電路板而帶有雙酚 A,人類經由吸入空氣而暴露灰塵中的雙酚 A (家中空氣中的灰塵也可能含有雙酚 A)。
- 職業暴露:工人主要經由吸入與皮膚接觸雙酚 A 製造的產品,而暴露雙酚 A。
四、雙酚 A 對我的健康有什麼影響?
根據歐洲食品安全局EFSA 於2023年對雙酚 A的評估報告中指出,有關健康影響如下:
一般毒性(General toxicity):
早在 2015 年,EFSA 即認定雙酚 A對肝臟與腎臟具有「可能(Likely)」的毒性作用,並以腎臟相對重量變化作為暫時每日耐受量 (Temporary Tolerable Daily Intake;t-TDI) 設立的依據。然而,最新評估指出,在低劑量暴露下,肝腎效應整體被歸類為「可能相關」,主因是研究結果不一致,且缺乏明確的劑量反應關係。部分動物研究雖觀察到腎臟重量增加與肝臟組織變化,但多數僅出現在高劑量或限於特定性別個體。
免疫毒性(Immunotoxicity):
EFSA 於2023年最新評估指出,雙酚 A可能對免疫系統產生不良影響,並確認免疫系統為雙酚 A的重要毒性靶器官。根據人類資料顯示,雙酚 A暴露與氣喘及過敏存在正向關聯,但因暴露評估存在限制,整體評估為「可能相關」。動物研究則發現過敏性肺部炎症、Th17細胞增生及發炎反應被評為「可能」。經最低劑量基準(BMD)分析,Th17細胞比例增加被視為關鍵效應,並以此為基礎設定TDI值。
生殖發育毒性(Reproductive and Developmental Toxicity):
EFSA 於 2023 年的再評估顯示,即使在低劑量(低於 3.6 mg/kg bw/day)暴露雙酚 A,動物研究仍觀察到雌雄生殖系統的「可能」不良效應,諸如卵巢組織結構改變、胚胎著床率降低,以及精子活力與形態異常等。儘管人類資料尚不足以得出明確結論,但對女性生殖力及妊娠高血壓的潛在關聯被評為「可能相關」。可能的作用機制包括雌激素受體調控、表觀遺傳變化與氧化壓力。
代謝毒性(Metabolic Effects):
在人類研究中,雙酚 A暴露與肥胖及第二型糖尿病(T2DM)呈現正向關聯,故被評定為「可能相關」。相較之下,雙酚 A與心血管代謝異常、甲狀腺功能改變及妊娠糖尿病之間的關聯則被評為「不太可能」。動物試驗顯示,雙酚 A暴露可導致血清及肝臟尿酸濃度升高,該效應被判定為「可能」。其他代謝指標,包括體重增加、肝臟脂肪積聚、血糖調控異常、血脂變化及第一型糖尿病(T1DM)風險,則因資料不一致或效應輕微,綜合評估為「可能相關」或「不太可能」。
神經毒性與神經發育毒性(Neurotoxicity and Developmental Neurotoxicity):
人類研究顯示雙酚 A暴露與神經發育障礙的關聯被評為「不太可能」。但動物研究中,神經形態、神經功能與行為表現等均觀察到「可能」效應。例如,發育期暴露導致海馬體與前額葉神經元結構改變、乙醯膽鹼酯酶活性下降,以及情緒、學習記憶與運動協調受損等行為異常。目前雖有多項可能的作用機制被提出,但尚未建立清楚的毒性途徑。
心血管毒性(Cardiotoxicity):
在人類資料中,因缺乏病例對照與世代研究,無法確定雙酚 A暴露與心臟毒性之間的關聯。在動物研究中,大多數結果被評為「不太可能」或「證據不足」,顯示目前資料尚無法支持 BPA 對心血管系統具有毒性。
基因毒性(Genotoxicity):
EFSA 重新評估認為雙酚 A不會引起細菌基因突變,但在體外哺乳動物細胞中可導致 DNA 斷裂、染色體破裂與非整倍體產生,但體內研究結果不一致,且在生殖細胞中無確切證據。整體來看,沒有證據支持雙酚 A在體內會直接與 DNA作用,故其基因毒性被評為「不太可能至極不可能」。
五、雙酚 A 致癌的可能性有多高?
EFSA 2023年對雙酚 A致癌性之再評估納入新大鼠孕前至成年慢性試驗及多項齧齒類研究,結果顯示在低劑量(2.5–25 µg/kg bw/day)暴露下,乳腺出現非典型病灶與腺瘤等變化,但僅在發育至斷奶組中顯著增多;胎內至成年長期暴露組則未見差異。前列腺研究中,發育期發炎與增生反應不一致,且未觀察到任何腫瘤病變;子宮則於發育期暴露後出現腺體細胞異常與囊性增生,但各暴露階段均無腫瘤形成。整體而言,雖有多種非腫瘤性及前腫瘤性病變被評為「可能相關」或「可能」,由於結果分散且多依賴高劑量,現有齧齒類資料尚不足以支持雙酚 A具直接致癌性。有兩項人類研究探討雙酚 A與致癌性,但因未同時具備「兩項以上可用研究且至少一項呈現統計顯著」的條件,故未達納入評估標準。
目前國際癌症研究組織(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 IARC)尚未認定雙酚 A 對人類或動物具有致癌性。
六、目前有任何的醫療檢驗讓我知道我已經暴露於雙酚 A 嗎?
質譜儀(Mass spectrometry)可以用來量化血液與尿液中的雙酚 A。
七、國內外法規
臺灣現行禁用含雙酚A的產品由相關主管機關陸續公告,主要包括:
- 嬰幼兒奶瓶
根據衛生福利部2013年修正版《食品器具容器包裝衛生標準》第五條,台灣全面禁止製造與販售含雙酚A PC材質的嬰幼兒奶瓶,奶瓶雙酚A遷移量標準設為0 ppm。 - 塑膠食品器具、容器、包裝(非嬰幼兒)
應符合《食品器具容器包裝衛生標準》第六條的規定,PC材質食品器具之雙酚A溶出限制值為0.6 ppm以下註一。 - 雙酚A作為化學物質之管制
環保署於 2009 年依《毒性化學物質管理法》將 BPA 列為第四類毒性化學物質(有污染環境或危害人體健康之虞者),列管標號為 166-01 號,其管制濃度 (control concentration standard)為 30 % (w/w)註二,自 2010 年起啟動使用與排放量申報制度之後續管理。
EFSA在 2015 年 1 月 21 日暫時將雙酚 A 的TDI訂定為4 μg/kg/bw/day。而EFSA於2023年4月發布了一項新的科學意見,將雙酚A的TDI大幅下調至0.2 ng/kg/bw/day,新的TDI比2015年的臨時TDI降低了約20,000倍。主要原因為EFSA專家發現雙酚A對免疫系統可能產生有害影響,並考量不確定性。此外藉由將新的TDI與2015年雙酚A膳食暴露估計值進行比較,顯示所有年齡層的平均膳食暴露量和第95個百分位數膳食暴露量都超過TDI 2~3個數量級,可見飲食暴露雙酚A存在健康疑慮。
歐盟於2024年12月31日正式公告 (EU) 2024/3190法規,禁止與食品接觸之材料及製品使用雙酚A,材料包括食品包裝黏著劑(adhesives)、橡膠(rubbers)、離子交換樹脂(ion-exchange resins)、塑膠(plastics)、印刷油墨(printing inks)、矽(silicons);及上光油與塗層(varnishes and coatings)。
註一:檢驗條件為水:95℃,30 分鐘;4 %醋酸:60℃,30 分鐘。
註二:指雙酚 A 運作量濃度高於 10 %即為受國內毒管法管制之毒化物。
撰寫: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家環境醫學研究所 何瑀琪博士、徐如欣 研究助理
校稿: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家環境醫學研究所 林嬪嬪研究員
參考資料:
- 行政院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食品器具容器包裝衛生標準
- 行政院環境部。公告毒性化學物質及其管制濃度與分級運作量一覽表
- 行政院環境部。法規查詢系統
- EFSA, 2015. Scientific Opinion on the risks to public health related to the presence of bisphenol A (BPA) in foodstuffs: Executive summary 1.
- OEHHA, 2011. Chemical for CIC Consultation : Bisphenol A.
- Environ Health Perspect, 2014. DOI:10.1289/ehp.122-A223
- NTP, 1982. Carcinogenesis Bioassay of Bisphenol A (CAS No. 80-05-7) in F344 Rats and B6C3F1 Mice (Feed Study). Natl Toxicol Program Tech Rep Ser 215: 1-116.
- Tyl RW, et al. 2008. Two-generation reproductive toxicity study of dietary bisphenol A in CD-1 (Swiss) mice. Toxicol Sci 104: 362-384.
- Peretz J, et al. 2014. Bisphenol a and reproductive health: update of experimental and human evidence, 2007-2013. Environ Health Perspect 122: 775-786.
- Murray TJ, Maffini MV, Ucci AA, Sonnenschein C, Soto AM. 2007. Induction of mammary gland ductal hyperplasias and carcinoma in situ following fetal bisphenol A exposure. Reprod Toxicol 23: 383-390.
- EFSA, 2023. Re-evaluation of the risks to public health related to the presence of bisphenol A (BPA) in foodstuffs
更新日期:2025.9.19
//php endif; ?>